169健康网首页  |  移动版 网站导航

李红梅

副主任医师

山西省儿童医院 妇科

9.5 推荐热度

疗效满意度:

态度满意度:

您的位置:首页 >医院 > 医生个人主页 >预防宫颈癌筛查不可少

预防宫颈癌筛查不可少

发布时间:2014-03-17 编辑:李红梅 浏览量:

  宫颈癌是迄今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症。引起宫颈癌变的“元凶”是一种叫人乳头瘤的病毒。研究发现,在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人的宫颈组织中,均可以找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存在。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数据均显示,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流行因素。可以肯定地说,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前提条件,只有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才会有发生宫颈癌的风险。

  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,病毒基因可整合到宫颈的上皮细胞内,可能发生两种转归:对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讲,感染的期限比较短暂,通常在8~10 个月左右会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,也就是“一过性感染”。另一种结局是,机体免疫系统虽可识别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,但无力将其清除,致使感染持续存在,进而引起宫颈细胞的增生、异型性变,最终发生癌变。然而,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不一定就会得宫颈癌。这是因为:

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非常常见,特别是在性活跃年龄段的女性。

  多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以被机体免疫功能清除,所以这些感染是“一过性”的,并不引起宫颈病变。

  只有少数持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会引起宫颈癌变。

  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到宫颈细胞的异型增生,再到侵润性宫颈癌,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,一般要 5到 10 年左右时间。

  只有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会引致宫颈癌,低危型感染极少引发宫颈癌。

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只是“带毒”状态,不能说必定发生宫颈癌。

  在临床检测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,并不等于可以诊断为宫颈癌。因为人乳头瘤病毒使正常宫颈细胞发展到宫颈癌,需要经历一系列转变过程。临床上通常以宫颈上皮内瘤变(CIN)来反映宫颈癌的演变与进展,宫颈上皮内瘤变包括了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,而宫颈非典型增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宫颈“癌前期病变”。

  由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侵润性宫颈癌,总的风险几率是 15%。一般来说,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时的程度越高,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就越大。因此,要想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,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。有性生活史的妇女,均不可避免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风险。因此,初次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不必过分紧张。

  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以掉以轻心,因为持续的感染或反复的感染,甚至同时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,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将大大增加。

  造成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:

  (1)开始性行为的年龄早、生育早、多产。

  (2)初次性行为年龄在 18 岁以前,其宫颈癌的患病率比 20 岁以后者高 13.3~25 倍;初产年龄在 18 岁前比 18 岁后者高 3.2 倍。(3)性伴侣多。

  (4)男性伴侣性乱史或患有生殖器病毒感染等。

  (5)吸烟、不注意个人卫生、慢性炎症刺激、病毒感染等。

  预防宫颈癌,正确的做法是坚持进行规律的筛查。在美国,宫颈癌筛查时间是从女性开始性生活后 3 年左右,不晚于 21 岁,终止时间是 70 岁以后;要在 10 年内有 3 次以上满意而正常的细胞学检查。筛查间隔是,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查每年一次;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法(TCT)每两年一次。30 岁后,连续 3 次正常者,可 2~3 年一次。结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可减少宫颈癌漏检风险。

同科室医生推荐

声明:仅供病友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

Copyright ©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

返回
顶部
问答
内科 外科 男科 儿科 其他科室
疾病
头部 颈部 腰部 腹部 其他疾病
医院
按医院找医生 按科室找医生 按疾病找医院
整形
眼部 美容 面部 其他项目